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|从贫穷到新生,“一个都不能少”扶贫公益摄影展

| |

发自: 网编:舒凡乔 | 时间: 2018-11-1 | 浏览: 1879

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|从贫穷到新生,“一个都不能少”扶贫公益摄影展

 

 

2018年10月20日-29日,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举办期间,新浪图片主办的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展览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。其中的故事可能并不感天动地,却足以打动你我。

 

展览现场

 

展览现场

 

中国目前至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,他们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,自然环境十分恶劣。为实现“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”的目标,很多人都在努力着。从2013年至2016年,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;2017年,贫困人口又减少1000万以上。扶贫不仅仅是这些展示成果的数字,还有动人的故事。2018年初, 新浪图片推出“一个都不能少”栏目,记录和传播中国扶贫故事。


《千里寻生记》 摄影|陈杰

 

 

这里是甘肃省定西市白碌乡曳碾村曳碾沟社,定西有“苦甲天下”之称,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,而白碌乡则是定西的极贫之地。这里属于黄土高原的边缘,沟壑纵横、支离破碎。干旱是这里的常态,缺水的土地只能种玉米、马铃薯,但人们一年辛苦下来的收入也就够糊口。

 

道路只能在山脊上蜿蜒前行,村里直到2016年才通了3米宽的水泥路,至今仍然有一些农户居住在窑洞里。近二十多年,因为生存环境日益恶化,自然外迁的人逐渐增多。现在曳碾沟社的20户人家,外出人口过大半,年轻人全部离开。
 

 

33岁的曹永平(右)和父亲曹志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曹家几代已经在此生活了上百年。每一代人都住窑洞,直到1998年,曹志珍才在窑洞外修了一间平房。曹志珍养了40年的羊,种了一辈子的地,靠天吃饭,日子过得一直很苦。

 

曹永平不愿继续父亲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,他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,婚后与妻子和三个女儿住在定西市里,也没怎么干过农活。
 

 

这棵杏树已经32岁了,是曹志珍在儿子曹永平1岁那年种下的。2018年4月,在等不及杏花开的季节,曹永平做了一个让父亲惊讶的决定:到新疆去!

 

家乡贫瘠的土地早已无法满足曹永平的需求,他用自己的积蓄加10万元贷款买了一辆大货车运蔬菜,日子过得顺风顺水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2016年,货车出了事故,他负全责。曹永平在家躺了10个月,伤好后,他继续跑运输,但却常接不到活儿。从2017年2月开始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定西招工,为跨省贫困劳动力提供脱贫机会。去新疆也许是眼下最有希望的选择。

 

 

2018年春节,曹永平报名去新疆,随后和妻子都通过了体检。父亲曹志珍起初并不同意儿子的选择,一是担心儿子赚不到钱,二是自己舍不得自己多年在故乡耕耘、“下的苦工”。

 

2018年4月6日,曹永平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登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,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图木舒克,在距离定西31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。曹永平望向窗外,他深知此行的意义。以往那些去新疆打工的人像候鸟一样,出去一段时间以后会回来。但现在的转移就业与打工不同,有全家落户的要求,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。
 

 

2018年4月8日,曹永平一家来到兵团报到。在选择住团部的楼房还是连队的平房上,曹永平有些犹豫。工作人员建议曹永平自己去这两个点去看看再做决定。他便和妻子到两处都看了看,最后决定住连队三室一厅外带上百平米小院的连队平房。在定西老家村里,要盖这样的房子至少要干上十几年。2018年4月9日,曹永平搬进新家。
 

 

焦黄旷野里一片整齐雪白的房屋,几十套仿徽派建筑在阳光下自带光芒,曹永平的新家就在其中。14天后,曹永平从定西接来了父母和大女儿,曹家成为白碌乡 “转移就业”去新疆落户定居的第一户。他家分到了70亩地,新疆种地都是机械化作业,曹永平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。不过,新的生活已经开始。
 

《北川断臂女教师》 摄影|李颀拯

 

 

2018年5月,李红梅站在北川的大山中。十年前,大地震发生时,李红梅是北川中学的高二学生,全班正在上物理课。她被压在废墟下,失去知觉,醒来后已经是第三天。她发现自己在医院里,左前臂没了。后来,她考上一所师范大学。毕业后,她选择回到北川,成为山村小学老师,戴起假肢为孩子上课。

 


李红梅说她小时候也是在山村上小学的,但今非昔比,在这里教书,并没有外人想像得那么艰苦。虽然学校地处大山,但教学设备并不落后,老师们都用多媒体教学。她喜欢孩子,也特别朴实,她说: “这只是一份普通工作而已,我并没有特别想什么奉献啊,回报大山之类的。”
 


李红梅平时戴着假肢,她早已慢慢习惯。刚刚失去左臂那些日子,她整天吃吃睡睡,什么都不想,以此麻木自己。那段时间,一切都很陌生,她连走路都觉得不一样了。现在,一些需要双手的事,她仍然无能为力。她不能骑自行车、不能开车……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她对孩子的爱和责任。

 

那天,一个孩子来请教问题,李老师非常有耐心,给他讲了好长时间。说起李红梅,校长的评价只有两个字:踏实。

 


放学后,孩子们打乒乓球。看到李老师经过,他们都喊她来打一局。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她不擅长体育,不过赢了她,他们总会高兴好几天。“只要他们高兴,我乐意奉陪”,李红梅更像他们的姐姐。

 

 

每周去学校或者回城,李红梅都会经过北川地震遗址。她从来没有下车停留过。这是第一次。她说“我害怕……”她不愿更多回忆过去。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,如今,她喜欢山里慢节奏的生活。她希望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,她教的每个孩子都平安健康地长大。


《废墟上的新村》 摄影|邹璧宇

 

 

2013年4月20日,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.0级地震,芦山县和宝兴县是重灾区。如今,在宝兴县邓池沟,当年的地震废墟上,建起新村、修好公路、开起民宿,人们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获得更高的收入。64岁的赵福林每天为景区的大熊猫运走吃剩的竹子,每个月因此能获得一千多元的额外收入。
 

 

刘国康今年52岁,他在邓池沟教堂谋了份收门票的工作,比起之前在家务农轻松很多。现在他家里的地用来种树,还需要十年左右才能看到成效。邓池沟教堂是当地著名景点之一,始建于1839年,是四川第一座天主教堂。

 


赵勤今年32岁,在外打工多年。今年她打算经营家里的农家乐,丈夫在外做过七八年厨师,正好派上用场。现在家里刚盖完新房,有贷款。她希望每年到邓池沟的游客多一些,自己也能多赚钱。
 

 

王勋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今年42岁,她现在看守景区大门的停车场,也参与售票。每天下午4点半下班后,她还能去地里干干农活。她的大儿子17岁,在外地学修车,小儿子10岁,未来上学还有不少花钱的地方。

 

 

罗顺友带着4岁的孙子在家里,她平常干农活,旅游旺季经营民宿,手机早已成为她与外部世界联络的工具。

 

 

展览信息:
主办:新浪图片
时间:2018年10月20-29日
地点:中华世纪坛
策展人:孙先进、马俊岩
参展摄影师:陈杰、李颀拯、邹璧宇
支持机构:中国扶贫基金会、微博摄影、北京国际摄影周

 

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:

(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公司立场,本文转载于影像中国网

 

Top